20世紀80年代,“多效唑”開始大量生產并推向市場,因時代局限性,我
們也曾在果樹上宣傳、推廣、應用過該產品。當時,“多效唑”對控制果樹
徒長、促進花芽形成、促進提前結果、提高果品產量等均有明顯效果。隨
后,又出現了“PPO”“矮壯素”等多種控長激素,但主要成分均包含“多效
唑”。
經過三四年的實踐檢驗,發現凡是用過“多效唑”的果樹,果品質量均遭
到嚴重破壞:糖分降低、水分減少、果肉粗糙,失去了“原汁原味”。而施
用“多效唑”超量的果樹,枝條萎縮,多年難以恢復,果實咬一口,味同嚼
蠟。但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還未發現。舉辦果樹技術培訓班時,都會強調要
在果樹上禁用“多效唑”。因為各種果樹枝條的徒長,是5月份以后氮肥嚴重
超量造成的,應從科學施肥,增施有機肥生物肥和后期嚴格控氮方面解決。
根據多年走訪調查所遇到的情況,結合自身體驗感受,為大家試舉一例,
來說明用“多效唑”的危害。2015年7月下旬,章丘市果農告訴我,他家栽種
的3畝“美脆”桃,到第3年時畝產便達到了6000斤,單果普遍重300~400克,
最大單果重500克,且著色鮮艷亮麗。但令他不解的是,桃子不好吃,在市場
上也賣不出去。深入了解他家的種植管理情況后,做出分析:栽桃3年,完全
用化學管理的辦法。栽種桃樹之前,無論種何作物都是化肥當家,因此土壤
中缺乏有機質和中、微量元素,長出的桃肯定不是“原汁原味”。并且他大
量用“多效唑”,桃更不會好吃。
類似的例子在多年實踐中屢見不鮮,許多果農被蒙在鼓里,有苦難言。而
種種事實表明,可食性的各種作物,應立即停止施用“多效唑”,及時走出
化肥當家的誤區。除了果農的防范意識和種植經驗不足外,一部分果樹育苗
大戶急功近利也是造成以上情況的重要原因。有些育苗大戶引進別人的品種
后胡亂命名,冠以韓國、日本新品種的名號自吹自擂,以每株8~20元的價格
出售。并不惜重金做廣告,以新技術、新品種小型示范園跟蹤技術服務當誘
餌,又以各種號稱可“高產、穩產”的新型種植模式作為高度密植的理由,
哄騙廣大果農。尤其在果樹種植新區,慫恿果農一畝栽540株樹苗,其最終目
的仍然是多賣苗子發橫財。
很多果農曾表示:用了“多效唑”,結出的水果不好吃;但不用“多效
唑”,栽植當年果樹枝條便會徒長到1.5~2米,成為了果樹“灌木林”。對
此,正確的做法是科學施用優質農家有機肥和微生物肥料,在果樹生長后
期嚴格控氮,以調節果樹及各種作物的營養,使其健壯、均衡生長在此我
再次呼吁廣大果農,提高警惕,抵制忽悠,盡快走出施用“多效唑”誤
區,防止上當受騙,害人害己。
山東靠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