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縣東西部扶貧協作辦以需求為導向,聚焦產業扶貧,加強技術合作,深入推進科技扶貧工作,為我縣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也為脫貧攻堅插上了“科技翅膀”。
吳合先是千工坪鎮黃沙坪村的村主任,也是村里產業發展的帶頭人。早在20多年前他就開始致力發展產業,通過多年的積累,他自主培育的鳳凰紅桃新品種受到了市場的青睞,僅紅桃每年就給吳合先帶來了20萬元的收入。先富帶后富,成功后的吳合先優先吸納貧困戶務工,還通過成立合作社,帶動村民共同發展產業500畝,有效帶動了村民脫貧致富。
2019年,東西部協作持續發力,積極引進科技人才對我縣開展科技扶貧工作,對我縣茶葉、辣椒、蔬菜等產業開展精準幫扶,黃沙坪的紅桃也搭上了提質增效的“發展快車”。
東西部扶貧協作科技特派張延軍:“生物技術核心是注重土壤,我們全國的管理模式,病蟲害和什么關系最大,就是不注重土壤,重肥不注重土壤,重視藥物不注重植物的免疫力。”
圍繞土壤改良,利用靠山多霸微生物菌劑、土壤改良劑、有機肥等方式,今年,吳合先的10多畝改良實驗基地里的紅桃也迎來了豐收,預計產量可達3萬多斤,可喜的變化讓吳合先贊不絕口。
千工坪鎮黃沙坪村主任吳合先:“通過科技幫扶,科學利用,對桃子的品相、產量有了大大地提高,比往年好得多了,不光是糖度也好,果實顏色(品質等)都大大提高,相當好。”
通過質量驗收,今年,黃沙坪的紅桃在品相、產量、甜度等方面都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在科技扶貧的助力下,黃沙坪村的紅桃產業發展也插上了“科技翅膀”。據了解,下一步,東西部扶貧協作還將繼續推動科技扶貧、消費扶貧等工作,讓扶貧產業錦上添花。
縣東西部扶貧協作辦業務負責人吳金剛:“我們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的人才交流,把濟南優秀人才引到這邊來指導,下一步,我們將會在東西部協作這個平臺引進更多的專業技術人才,到鳳凰縣來指導我們,爭取讓更多的老百姓能夠增收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