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病了,代價慘重
過去,我們為了追求高產長期掠奪式的耕作,導致土壤越來越貧瘠惡化!如今農作物在這樣的逆境下生存,抵抗力下降,病蟲害驟增,不得已要大量施用農藥,惡性循環,農產品品質也每況愈下。
(一)長期以來的掠奪式種植,讓土地病了
據國家前環保部部長陳吉寧介紹,據保守估計,目前我國大約有1/5的農地被污染,國目前大約有2億畝耕地在利用上都存在食品安全、生態安全問題。
土壤破壞在農業生產當中表現為土壤板結、酸化、次生鹽漬化、以重金屬含量超標為代表的土壤污染嚴重、作物重茬死苗爛根嚴重等現象,這其中,任何一種現象都可以給作物帶來傷害,導致作物各種病蟲害高發、肥料利用率低、作物品質差等。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曾衍德表示,近些年來,東北黑土區高產作物種植面積不斷增加,大豆、雜糧等肥田作物種植面積越來越少。
同時農家肥使用減少,化肥施用量增加。黑土地長期高強度、超負荷利用,在作物產量增加的同時,耕地地力和土壤微生物活性下降,土壤開始出現貧瘠化。
專家已發出警告,如果不加以保護,黑土繼續退化,東北“大糧倉”的基礎不牢,優勢也會失去!
(二)土壤生病會引起很多嚴重問題:
農業部農技推中心首席專家高祥照博士分析,土壤生病會引起很多嚴重問題:
首先是植物生長緩慢,成亞健康態。
每種植物都有適宜的pH值范圍,大多數植物的生長環境是微酸和微堿環境。但土壤生態環境惡化后,根系無法正常的吸收和分泌物質,造成根部營養跟不上。根是植物的生長之本,這直接影響了整個植物的生長,導致生病和死亡。
其次是肥料利用率低,增加投入。
多年過量肥料投入,土壤中已沉積了大量的磷、鉀等營養元素。
再施入肥料的話不但不會被土壤吸附,反而會順水淋失流走,更加造成了土壤生態的惡化。
面對如此境地,我國從去年提倡化肥農藥零增長!推進微生物肥料、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
山東靠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