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類物質如何在鹽堿地改良中起到作用,主要鈣類物質有哪些
第一、土壤鹽堿化對農業生產的危害
鹽堿土的主要危害是因含有過多的可溶性鹽分而影響作物成活和生長發育,其次是因含過量的鹽分而派生出來的許多不良土壤性狀而使土壤肥力得不到發揮,當土壤含鹽量超過千分之一時,便對作物的生長開始有抑制作用。可溶性鹽中越易溶于水的離子,其穿透作物細胞的能力越強,對作物的危害也就越重,幾種常見可溶性鹽類對作物危害的順序是:Na2CO3> MgCl2> NaHCO3> CaCl2> NaCl> MgSO4> Na2SO4。
第二、鈣類物質改良機理是什么?
含鈣物質,如石膏、磷石膏、石灰等,主要以鈣代換鈉離子為改良機理。
土壤中鈣離子的活度增加,可交換出吸附于土壤膠體中的鈉離子,使鈉離子隨水流轉移,從而消除土壤的堿性來源,改善土壤性狀,另外鈣離子的增加可以降低土壤的堿化度。
十九世紀末,美國土壤學家Hilgad就開始指導人們利用石膏改良鹽堿土,并建立了倆個化學方程式:Na2C03 CaSO4= CaCO3 Na2SO4 和 NaHC03 CaSO4=Ca (HC03) 2 Na2SO;1912年以后,俄國土壤學家蓋得羅依茲肯定了石膏改良蘇打鹽堿化與堿化土壤的重要作用,并建立石膏改良堿化土壤的第三個化學方程式:2Na CaS04=Ca2 Na2SO4。
第三、主要含鈣物質和改良劑介紹
(1)石膏是單斜晶系礦物,是主要化學成分為硫酸鈣(CaSO4)的水合物。脫硫石膏又稱排煙脫硫石膏、硫石膏或FGD石膏,主要成分和天然石膏一樣,為二水硫酸鈣(CaSO4·2H2O),含量≥93%。利用脫硫石膏改良堿土是我國改良堿土的重要措施之一。
利用脫硫石膏溶解后的鈣離子與土壤中的堿性物質進行反應,降低土壤的堿化度,改良土壤理化性質,也就是利用其中的鈣代換出土壤中的代換性鈉,或利用生成的酸中和土壤的堿性,達到改良的目的。
(2)磷石膏是指在磷酸生產中用硫酸處理磷礦時產生的固體廢渣,其主要成分為硫酸鈣。磷石膏主要成份為:CaSO4·2H2O,此外還含有多種其他雜質。同時,生產過程中,溶液中的HPO42-根取代石膏晶格中部分SO42-。
(3)石灰一種以氧化鈣為主要成分的氣硬性無機膠凝材料;石灰是用石灰石、白云石、白堊、貝殼等碳酸鈣含量高的原料,經900~1100℃煅燒而成;具有較強的堿性。石灰有生石灰和熟石灰(即硝石灰),按其氧化鎂含量(以 5%為限)又可分為鈣質石灰和鎂質石灰。
石灰加入鹽漬土中后,由于石灰與土壤的相互作用,使土壤的性質得到了改善。在初期,主要表現在土壤的結團、塑性降低、最佳含水率的增大和最大干密度的減少等。在后期,由于結晶結構的形成,提高了石灰改良鹽漬土的板體性、強度和耐久性。土壤是許多顆粒(包括黏土膠體顆粒)組成的分散體系,而鹽漬土的三相組成與一般土不同,它的化學組成和礦物成分更加復雜。
但是施用石灰主要是提高土壤pH值,促使土壤中多數微量元素形成氫氧化物或碳酸鹽沉淀。在低石灰水平下,土壤有機質的羥基和羧基與OH-反應,促使土壤可變電荷增加,有機結合態的重金屬及微量元素增多,并且陽離子與CO32-結合生成難溶于水的碳酸鹽。因此,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石灰在土壤改良尤其是堿土改良中需要慎用。
石膏、磷石膏、石灰等,主要以鈣代換鈉離子為改良機理;但是不同含鈣物質在土壤中的作用機理差異較大;而且許多含鈣物質都是工業副產物,往往伴生著許多重金屬或者其他物質,施用時候一定要注意施用量和施用時間;另外,盡量不要連續多年施用。
山東靠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