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
農業農村部微生物肥料質檢中心主任
李俊
我國微生物肥料產業快速發展 加速了產業的形成
近十年,在國家大力推動生物產業和農業綠色發展的背景下,中國微生物肥料迎來了產業培育壯大的黃金時期,并由此奠定了微生物肥料產業基礎與規模。截至2022年9月,中國微生物肥料生產企業約有3300家(含境外29家)、年產量超3500萬噸、登記產品有11200余個、產值超400億,標志著中國微生物肥料產業已形成。這些產業數據較10年前(2012年)增加了2倍左右。微生物肥料現已成為新型肥料中產量最大(占70%以上)、應用面積最廣的品種。
中國微生物肥料具有品種種類多、功能廣的特點。目前在農業農村部登記的產品有農用微生物菌劑、生物有機肥和復合微生物肥料三大類12個品種。在登記產品中,各種功能菌劑產品約占登記總數的40%左右,復合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機肥類產品大約各占30%;使用的菌種超過170個,涵蓋了細菌、放線菌和真菌各大類別。中國微生物肥料產業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國家綠色農業的需求以及微生物肥料在可持續農業中表現出的多功能效果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十年的農業生產應用再次證實了微生物肥料的多功能效果。具體表現在以下5方面:一是維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消除土壤障礙問題、修復土壤生產力、保持土壤健康;二是加速秸稈等有機物料腐熟,促進有機物料資源化的高效利用;三是通過微生物固氮和養分轉化、提供養分和提高肥料利用率,從而實現減量施肥、高效施肥和經濟施肥;四是提升作物品質和克服作物連作障礙,實現高質量生產和可持續生產;五是提高作物抗旱、抗澇、抗寒和抗病能力。從微生物肥料的功能特點和綠色農業的特征可知,微生物肥料是中國綠色農業的首選投入品,發展綠色農業離不開微生物肥料,其市場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巨大。
目前,微生物肥料已成為設施蔬菜種植、果菜茶等經濟作物種植基地和名特優新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的主打必備投入品,每年應用面積累計超4億畝,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近幾年,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通過購買、補貼等方式,引導和推動了微生物肥料的應用。其市場總價值已超400億元,且將不斷攀升。隨著微生物肥料技術產品研發創新與應用拓展,其在綠色農業發展中的不可替代地位將更加彰顯。
未來的技術產品創新跨越 必將迎來微生物肥料發展的新高潮
微生物肥料產業要滿足農業綠色發展需求,技術創新跨越是關鍵,尤其是新功能菌株選育及其組合、復合工藝、效應評價和知識產權保護等核心技術的突破。未來,中國微生物肥料產業需要在以下5個方面開展技術創新攻關:
一是應用微生物培養組學、夾心平板法等新技術手段,篩選獲得新功能菌株,并研究菌株活性保持技術,從源頭上保證產品功效。如近幾年篩選獲得的貝萊斯芽孢桿菌、甲基營養型芽孢桿菌、阿氏芽孢桿菌、紡錘形賴氨酸芽孢桿菌、皮爾瑞俄類芽孢桿菌、拜賴青霉等優良功能菌株,其應用顯著提升了產品的效果。
二是采用新的組合技術,實現功能菌株組合的“疊加”與“互補”。在功能上,選用促生與防病、腐熟與防病、土壤修復與促生、連作障礙消減與促生等組合;在構成上,采用細菌與真菌組合,發揮各自的特點,實現微生物產品功能提高與拓展。
三是復合工藝技術亟須取得新的突破,將功能菌與氨基酸、腐植酸等營養物復合化,實現產品功能的提升與效果的穩定。如生產中需要的“專精特新”微生物肥料系列新技術產品。
四是研究建立生物肥料的產品效果評價體系、生態效應評價體系、質量安全監督檢測體系和市場推廣體系。以上體系能滿足微生物肥料產品施用后對土壤生物效應、化學效應和物理效應影響的評價需要,保證產品的使用生態安全。
五是研究建立功能菌株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采用現代技術建立菌株編碼的唯一性系統,以維護新菌株選育者的權益,達到產權保護的目標。
以上關鍵技術的研發跨越,必將使中國微生物肥料產業迎來發展新高潮,達成微生物肥料產業發展與應用的新目標。一是研發、應用和產業化進入國際前沿水平,行業技術產品進入“專精特新”的新業態發展階段;二是在規模、效果方面,繼續擴大規模,提升耕地質量及農產品品質,爭取占肥料總量的25%左右,年總產量達4000萬噸,應用面積在5億畝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8個百分點以上,滿足國家綠色農業發展的需求。
山東靠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