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微生物的種類很多,本書中將土壤微生物大致分為三類:
①在植物的根際(根系0.1mm周圍)活躍并進行繁殖,寄生在植物中,并與其互利共生的微生物;
②負責土壤中物質的循環和有機物分解的微生物;
③還未有記載的微生物(占土壤微生物總量的99%);
疑惑一
土壤微生物的數量和種類受什么影響呢?
對土壤投入有機物的種類不同,被活化的微生物種類也不同。
例如,將富含甲殼素的蟹鉗投入到微生物中,可以活化有益放線菌,抑制鐮刀菌等土傳病原菌的增
殖;投入富含木質素的稻殼,會活化有益木霉菌,抑制棘腐霉屬菌的增殖。
(小編提示:補充有機肥可以保證維持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數量,施用菌肥則可補充土壤中根系生
長所需的多種有益微生物)
當大量有機物投入土壤,會使微生物的種類在短時間內發生很大變化,此時建議,休耕3周以上,
來保證土壤中的微生物種類的穩定平衡,再進行農作物栽培。
另外,微生物對溫度、土壤pH值和水分等環境條件比較敏感。
疑惑二
根際微生物為什么對作物生長至關重要呢?
首先,植物出苗后,能與作物根系互利共生的微生物,可以在作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充分發揮較強
的抵抗病蟲害的能力。
其次,作物的地下部分(根系)是作物生長和發育的基礎。
種子萌發后,主根則會在土壤中向下生長,須根的毛細根也會生長。
毛細根前端的根冠細胞對根有保護作用,在根系生長的過程中,根冠細胞會在2~4小時內脫落。脫
落的根冠細胞會被土壤微生物分解,與根際微生物形成一體。
根系不僅會吸收養分和水分,還會產生分泌物,這些排泄物會被根際微生物分解,并被再利用。
(小編提示:根系分泌物為根際微生物提供重要能量物質,如脂肪酸、固醇類、激素類等;根際微
生物也會影響根細胞的膜通透性、根的代謝,吸收轉化根分泌物。)
疑惑三
“土壤團粒結構”如何形成?有什么作用?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與微生物有很大的關系。簡單說土
壤由一個個微小的圓形土粒構成,它們“黏在一起”就形成了土壤團粒結構。微生物的代謝產物、
酶類的菌絲與土壤團粒會結合在一起,再加上蚯蚓這類的土壤動物在土壤中的活動,就會形成更大
的團粒結構。小團粒保水性比較好,大團粒則通氣性比較好。那么團粒結構比較發達的土壤則保
水、透氣性比較好,土壤也就比較適合作物生長。這也體現出了多樣的微生物存在必要性。一般來
說,為了根系能夠在松軟的土壤中更好地生長,少量的機械耕作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能過度耕作,
不然會對土壤動物造成不良影響。
(小編提示:正因為有了土壤中豐富的微生物和蚯蚓等小動物,才能構建土壤團粒結構,增加土壤
保水保肥性,所以多施菌肥改良土壤不是沒有道理哦~)
疑惑四
缺乏土壤微生物的土地會怎么樣?
土壤中多種多樣的生物能生長發育到如今的程度,其中的一定經歷了很多變化。
以非農田作物為例,如果土壤中生物較少,土壤有機質下降,團粒結構減少,則地表生長雜草的種
類和數量也會顯著減少。
若地表無雜草生長,則來年不會有“落葉歸根”,更不會有有機質補充給土壤,土壤理化性質也會
發生變化,如此循環,土地自然荒蕪……
(小編提示:想想土地沙漠化就是這樣的道理……)
疑惑五
擁有著豐富的土壤生物的土壤又會是什么樣的呢?
首先,有機質會增加,土壤顏色會變深。土壤的pH值會在6左右浮動(適宜作物生長)。
而且,土壤生物的增加,會促進土壤團粒化,當土壤中空氣、水分和養分都適量的話,土壤就會比
較肥沃。
山東靠山生物科技公司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