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7313號建議的答復》(下簡稱《答復》)中,權威闡明了微生物創新研究的重大意義,明確了科技部對于微生物科技創新的支持舉措,提出了進一步加強微生物資源保護、開發和利用,加強微生物研究在農業、食品和藥物領域應用和產業化的重點部署。
《答復》內容對于微生物領域的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有重要價值。國科農研院摘錄全文如下:
微生物研究的重要意義
微生物作為地球上進化歷史最長、生物量最大、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生命形式,推動地球化學物質循環,影響人類健康乃至地球生態系統,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物種資源和基因資源。近年來,隨著基因編輯、合成生物、生命組學、單細胞操作等新興技術的迅速發展,長期制約微生物系統研究的瓶頸正在被打破,微生物技術正廣泛滲透到醫藥、農業、能源、工業、環保等領域,是破解人類健康、環境生態、資源瓶頸、糧食保障等重大問題的重要路徑。另外,深入開展微生物系統研究,在革新人們對微生物認識的同時,可能帶來顛覆性技術的突破,變革生物技術領域發展,如目前已帶來重大影響的最新一代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的發展就源自基于微生物研究對大多數細菌和古菌種的一種獲得性免疫系統的科學發現。
科技部高度重視微生物及系統研究
一是在科技規劃方面,《“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將人體微生物組擺在重要位置,明確提出了“開展人體微生物組解析及調控等關鍵技術研究”的任務。《“十三五”生物技術創新專項規劃》確定了“力爭在微生物組學技術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使相關研究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的目標要求。
二是在科技部署方面,“十二五”期間通過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布局了合成生物學、工業微生物基因組及分子改造和固體發酵工藝系統優化等重大項目。“十三五”期間通過重點研發計劃“食品安全關鍵技術研發”“生物安全關鍵技術研發”“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等重點專項布局了人體微生態等研究項目。目前,我國科學家已在微生物研究領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如我國科學家在微生物種質資源,功能微生物組在環境修復、營養健康等領域的應用,人工合成酵母染色體等方向取得重要進展。
三是在平臺建設方面,建立了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微生物資源前期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農業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等。同時,國家微生物菌種資源平臺的專項建設支持使我國微生物樣本庫的建設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充分肯定吳清平院士的建議及下一步打算
您所提出的認真做好國家頂層戰略設計,強化微生物系統重大創新研究,加強微生物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聚焦微生物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建議,對于系統加強微生物領域技術及產業發展具有重要借鑒參考意義。為搶抓戰略機遇、研判大勢、主動謀劃、把握方向、搶占先機,加快建成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科技部會同有關部門正在共同推進《國家生物技術發展戰略綱要》(簡稱《綱要》)的編制工作,在國家戰略層面對生物技術及產業發展進行頂層設計和統籌部署。結合《綱要》的編制工作,將充分吸納代表們的建議,對微生物項目技術研究、平臺建設、產業化推進方面積極加強布局。在加強微生物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方面,將研究布局建設國家生物信息中心,在目前已建立的微生物菌種保存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國家生物種質資源庫、微生物菌種保藏庫等微生物分類保藏和共享平臺的建設,加大微生物資源的保藏和利用管理以及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推動微生物資源的開放共享。在加強微生物研究在農業、食品和藥物領域的應用和產業化方面,將結合相關重點研發計劃和科技創新2030-重大專項“健康保障工程”的實施和布局,積極推進菌種高效培養、高活保持、高效遞送、微生物分離培養、新菌種培育等技術研發,以及微生物飼料、微生物肥料、診斷芯片和功能食品等產品研制,系統提升我國微生物研究創新和產業發展。
山東靠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