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道?
“土地也會‘過勞死’。
土壤的構成
↓
土壤蘊含著地球四分之一的生物多樣性
但是全球33%的土壤退化
↓
而且每年喪失的土壤面積達50000平方公里,
相當于哥斯達黎加的國土面積
↓
在歐洲,
每小時有11公項土壤被封存在不斷擴展的城市之下。
↓
然而我們食物的95%源自土壤
↓
但是超過1/3的食物被浪費
多達一半的家庭廢物可被制成堆肥來滋養土壤
↓
可持續土壤管理有助于實現高達58%的糧食增產
↓
但是我們的土壤面臨威脅,
據專家估計,
如果我們不能以可持續的方式管理土壤,
我們將失去肥沃的土地。
試想一下1000年才能形成1厘米厚的土壤
↓
土壤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
它的喪失和退化不可能在人的有生之年得到恢復。
現代農業生產中存在的土壤問題
長期超量化肥,農藥盲目投入,土壤板結,養分失衡,連作障礙,次生鹽漬化,重金屬污染,地力下降,高產變中、低產,甚至絕產。人們不斷從土地索取,然后注入各種‘營養’,還使用大量防治病蟲害的農藥,土地的功能被破壞。過度使用和地力透支是我國的土地環境現狀。”。
中國工程院關于全國土壤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戰略咨詢項目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土壤質量在不斷下降,我國農業生產中土壤的貢獻率大約在50%至60%,比40年前下降10%,比西方國家至少要低10至20個百分點。
紅線內的危機
↓
小麥收獲了,但是媒體近日曝光的一則新聞卻讓人憂心:河南新鄉麥樣麥??傛k不達標,超標范圍從1倍多到10多倍不等。
當地民間環保組織志愿者向《經濟觀察報》記者出具了證明小麥鎘超標的檢測報告。檢測報告顯示,從該片麥地及附近周邊提取的9個麥樣,其每公斤的鎘含量分別是:0.17毫克,0.688毫克,0.412毫克,0.293毫克,0.308毫克,1.28毫克,0.642毫克,0.608毫克,0.540毫克。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谷物及其制品總鎘限量為0.1毫克/千克以內。這意味著,問題麥地的麥子含鎘量超標1.7倍至12.8倍。
河南糧食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十分之一,小麥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四分之一。去年在新鄉發現的部分“鎘麥”,最高比國家標準超標34.1倍。究其根源,是來自“久病”的耕地“母體”。在過去幾十年時間里,當地電池產業的粗放式發展導致了嚴重的土壤重金屬污染。近年來,我國保住了18億畝耕地這條紅線,糧食連續12年增產,食用農產品質量不斷提升,合格率達到95%以上。然而,時不時出現的鎘大米、鎘小麥等事件也讓人憂心,土地的“生死疲病”正在成為紅線內的危機。
我國土地現狀究竟怎樣
↓
由于我國工業化、城鎮化歷史較短,土壤污染沒有發達國家積累嚴重,全國土壤大部分的環境質量較好,90%以上農地適合耕種。但是不可忽視的是,我國土壤局地局部污染嚴重,中度和重度污染土壤約占2.6%,輕微污染約占11%,耕地中度和重度污染占2.9%,而且污染速度在加快。土地在減產,糧食要增產。
我國土地化肥農藥的使用量觸目驚心
↓
我國糧食產量占世界的16%,化肥用量占31%,每公頃用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4倍,過量的化肥很快被水沖到地下,影響土壤的營養平衡。而我國每年180萬噸的農藥用量,有效利用率不足30%,多種農藥造成了土壤污染,甚至使病蟲害的免疫能力增強。不斷加劇的農藥使用,對于環境、農地糧食和食品殘留帶來非常嚴重的問題。
長期的“帶病生產”讓土地出現了嚴重的“過勞”問題。“由于化肥農藥不合理施用,有機肥減少,加重了土壤板結與污染,導致土壤質量有下降與退化的趨勢,土壤有機質含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土壤有機質下降,對重金屬的固定作用就大幅度減少,土壤的PH值降低了,增加了土壤重金屬的危害性。
“農業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都沒有超過自然界生態系統可以自我完善和恢復的生態閾值,但是現代農業的污染已經不小于工業污染,占全部污染的47%,需要高度重視?! ?/span>
被誤解的土地
↓
土壤滋養著萬物,是陸生植物、微生物、動物以及人類生存的物質寶庫,人類消耗的80%的熱能、75%以上的蛋白質和大部分植物纖維的生產都來自土壤,此外,土壤還具有維護生物多樣性、水土保持、控制病蟲害、減緩氣候變化等生態服務功能。正因為如此,很多人認為土壤可以容納萬物,對土壤的“免疫力”和“自我凈化能力”過分樂觀。
其實,這是對土壤的誤解·····土壤只是環境中的要素之一,環境是統一的整體,各種要素互相影響,大氣污染、水質污染、污泥污染、化肥、農藥的污染,這些污染物最終都會滲到土壤里。土壤一旦受到污染,則會因其污染來源復雜、隱蔽性與累積性強等特點,導致修復治理難度大、周期長、投入多。農業部土壤調查顯示,污灌區的土壤污染比較嚴重,140萬公頃中,受重金屬污染的土地面積占64.8%,很多污灌雖然已經停止了,但殘留在土壤當中的重金屬遷移能力很弱,對土壤的吸附力很強,難以清除。
污染后才進行治理讓很多地方付出了巨大代價。解決土壤“帶病”問題,要推進農業的現代化和產業化,耕地和糧食生產由重數量安全、輕質量安全到數量與質量安全并重轉型。推動農業的循環生態建設,科學合理地用肥、用藥,實現化肥和農用化學品的減量化和零增長。畜禽養殖的規模和消納的農用地要匹配,推廣畜禽糞尿就地土地消納或加工成有機肥料的生態化畜禽養殖技術等。
為什么強調合理耕肥的方式
↓
在耕地上種莊稼,幾乎所有的措施都要通過土壤才能發揮作用,一個好的措施,不僅對作物好,對土壤也好,就會事半功倍;如果某些措施對作物有利,對土壤有害,不僅它在作物上的作用有限,還會影響土壤健康,使土壤出現“亞健康”、“病態”,甚至死亡。與此同時,需要盡快補齊土壤保護與治理污染的短板。“目前,我國對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土壤環境保護與防治污染的責任主體等缺乏明確的法律界定。這個問題要盡快解決。
山東靠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