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蟲防不住,是所有農業人最擔心的事,可能大家遇到過,農藥用了好多遍,就是沒有效果。為什么害蟲防不住?這十個原因了解一下!
1、藥劑自身因素影響
農藥的化學成分、理化性質、劑型、作用機制、使用劑量以及加工性狀都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藥效的發揮、建議更換藥劑貨到正規的廠家購買。
2、靶標抗藥性增加
今年來,病蟲草抗藥性日趨加劇,相當數量的病蟲草害對市場上現有農藥都有一定程度的抗藥性,如何緩解抗藥性呢?可以更換長期使用的藥劑,也可以混用藥劑。而最徹底的手段就是使用生物制劑,如微生物農藥,通過多種機制防治害蟲,害蟲不易產生抗性。
3、藥劑混用不當
農藥混用必須了解掌握各類型農藥的性質、作用和防治的對象。如,酸性農藥、微生物農藥不能與堿性農藥混用;此外,農藥制劑混用時,必須注意混用方法(如母液法或二次稀釋法)、混用順序,盡量使用清潔水、現混現用。
4、施藥液量選用不當
我國目前的常規噴霧以高容量法、中容量法為主,用水量大,能均勻濕潤,但真正在靶標部位或作物表面持留的藥液較少,藥液浪費、流失嚴重。可添加合適的噴霧助劑(如有機硅類、礦物油類、植物油類),與噴霧器械(噴頭)、農藥制劑匹配使用,增加藥液再靶標部位或作物表面的持留量,促進藥效穩定發揮。
5、噴霧技術不到位
對于觸殺型農藥,如果不能準確噴霧擊中靶標,就很難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對于內吸性農藥,如果霧滴不能在靶標上均勻分布,也不會有良好的內吸效果,防治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對于地下害蟲,藥液如果不能達到根部,防效也會差很多。
6、施藥器械落后
目前,國內的噴藥器械多以背負式、擔架式為主,加上供藥系統簡單落后,“跑冒漏滴堵”等現象隨處可見,并且常常造成霧化效果不均勻,噴霧質量較差。
7、防治時期不當
部分雜草3葉期前更容易防治,而有些雜草生長旺盛期防治效果較好;防治水稻螟蟲類害蟲務必在蟲卵孵化高峰期進行防治;防治菜粉蝶、卷葉娥等害蟲,最好上午噴霧防治;防治鱗翅目夜娥類和部分螟娥科害蟲,最好傍晚噴霧防治;對于大部分害蟲來說,成蟲防治比幼蟲防治更困難。
8、未對癥防治
如枯萎病與黃萎病混淆,葉霉病與灰霉病疫混淆,果樹早期落葉病、棉花紅葉枯死病誤診為根腐病或地下害蟲咬根造成死苗;實踐中,害蟲混淆、蟲害混淆、病當蟲治、蟲當病殺、草做蟲除的情況屢見不鮮
9、水質影響
硬水含礦物質較多,偏堿性,如井水、礦泉水、礦區水、泉水等,稀釋農藥的效果差,并且會降低或分解酸性農藥的有效成分。軟水含礦物質較少,偏中型,如塘水、河水、溪流水,稀釋農藥效果更好,但如水質較渾濁,也會影響藥效發揮。
10、環境因素影響
如辛硫磷容易見光分解;微生物農藥對溫度、光照、濕度等都有一定的要求。通常這些注意事項在包裝袋上都有,大家在使用前一定要仔細看看。
防治害蟲效果不佳,不是藥劑本身問題,就是使用方式不當。大家在使用農藥時,有沒有出現這些問題呢?如果有,今后可一定更規范的用藥,害蟲防住了,才能有一個好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