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環保部《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全國土壤污染總超標率為
16.1%,其中重度污染點位比例為1.1%;全國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9.4%,僅
重金屬鎘的超標率就達7%。污水灌溉、化肥、農藥、農膜等農業投入品的不合理
使用,是導致耕地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
常見的耕地土壤病有以下10種:
1、耕作層變淺
在長期不深耕深松和機械耕作碾壓、踐踏條件下,耕地土壤耕作層由過去的20
~30公分變為15公分左右,加之降雨、灌水沉實,“犁底層”位置上移并加厚,
成為堅硬深厚的阻隔層,阻礙土壤水分、養分和空氣的上下運行,阻礙作物根系
下扎延伸,土壤蓄水減少,抗旱性能下降,土壤養分有效性和作物營養狀況惡
化。
2、土壤有機質減少
一是長期不施或少施農家肥,缺少秸稈還田,不種植綠肥,土壤有機質得不到補
充;
二是超量施用化學氮肥,以及超出土壤負荷的高產,頻繁的表土耕翻,則加劇了
土壤碳的耗竭,致使土壤有機質含量減少。土壤有機質減少會引發土壤結構破壞
和土壤板結,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理化和生物性質惡化,土壤酸化和次生鹽堿
化,土傳病害加劇,土壤凈化能力減退等。
3、土壤板結
由于耕地土壤有機質缺乏,以及不合理的耕作和灌溉,大量施用化肥,土壤酸
化,土壤次生鹽堿化,破壞了土壤團粒結,致使土壤板結。土壤板結直接導致土
壤-植物系統缺氧、缺水、缺肥,影響到土壤植-物系統的物質轉化和能量交換,
甚至某些生理活動和生命代謝不能正常進行,或者終止,或者向有害方向轉化。
4、土壤酸化
由于長期過量使用生理酸性肥料和化學氮肥,土壤中的酸性物質不斷增加并積
累,土壤中的鈣鎂等堿性物質被作物吸收利用或淋洗而減少,缺乏必要的補充調
節,使土壤出現酸化現象。土壤酸化會加速土壤貧瘠化,土壤有害重金屬活化,
土壤有害微生物特別是寄生真菌增加,土傳病害嚴重發生。
5、土壤次生鹽堿化
由于長期過量使用化學肥料,使土壤中的鹽分不斷積累,尤其是硝酸鹽積累更
甚。這些鹽分隨土壤水分上行聚集到地表,形成土壤表層次生鹽堿化,土壤結構
破壞,理化生物性質惡化,輕則影響種子發芽出苗,阻礙養分吸收,作物生長不
良,重則造成植物生理干旱,營養障礙、鹽害、死亡。甚至失去農業利用價值。
6、土壤營養失調
生產中不按作物所需營養元素比例施肥,不搞測土配方施肥,盲目過量施用氮
磷鉀,不施或少施有機肥和中微量元素肥,造成土壤中氮、磷的富集,土壤中
鉀、硅及鈣、鎂、硼、鋅、鐵、鉬等中微量元素耗竭,導致氮磷鉀比例失調,大
量元素與中微量元素間營養比例失調,硅等有益元素缺失,并導致土壤營養元素
拮抗,有肥而無用。
7、土壤污染
由于農業系統外的“三廢”污染,農業系統內過量化肥、農藥、農膜殘留污
染,未經處理的有機肥污染,以及有害病原物污染,時常會進入耕地土壤。當這
些污染物殘留累積超出土壤自凈化能力后就會“溢出”,直接造成耕地土壤的重
金屬、有機化合物和致病生物污染。
耕地土壤被污染后,就會破壞土壤生態平衡,使土壤有益生物大量死亡,土壤生
物種群減少,土壤理化生物性質惡化,土壤活性下降,土壤功能變差,嚴重污染
者會使土壤喪失生產能力,失去農業利用價值。
8、土壤侵蝕
耕地土壤侵蝕主要表現有水蝕、風蝕和耕蝕。主要是坡地土壤墾殖過度,尤其是
坡度大于15度以上的坡地,頻繁地表土耕作擾動,使水土流失。其次是墾后缺乏
如坡改梯、水平溝耕作、植物籬等保護性耕作措施,而是隨意挖地耕翻,既造成
耕蝕,又加劇了風蝕、水蝕。長期水土流失, 導致土壤沙化, 土層變薄,養分流
失,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土壤貧瘠化,耕地面積減少。
9、土壤-植物系統病
由于連續在同一塊耕地上種植同一種或同科作物,因作物根系分泌物和殘留物及
某些病原生物在土壤中大量積累,使這塊耕地土壤成為有病土壤。加之該作物所
需要的營養元素因連續被吸收而缺乏,不需要的營養元素在土壤中累積,致使土
壤營養失衡。再是土壤微生物生態群落被破壞,土壤對“有害微生物”的凈化能
力或抑制作用下降,有害微生物增多,有益微生物減少,生物性質惡化。
“土壤-植物系統病”的根源在土壤,表現在作物,當有病的土壤遇到免疫力差的
植物,即會以植物病的形式表現出來,生產上常叫做重茬病、連作障礙、再植障
礙。
10、設施農業土壤綜合癥
在全年或季節封閉的高溫高濕環境下,加之高度集約化、高復種指數、高強度利
用、高頻度人為干擾,過量施肥,過量用藥,過量灌水,過度耕作與踐踏等強烈
的干擾和巨大壓力下,設施土壤健康急劇惡化。一般種植2-3年,就出現土壤結構
破壞,土壤營養失衡,土壤酸化,土壤次生鹽堿化,土壤有害物質積累,土壤微
生物種群多樣性和功能退化等一系列土壤病。
針對以上情況,改土培肥勢在必行!土壤改良劑、有機肥、有機無機復混肥、生
物有機肥、微生物菌劑等都有一定的改土培肥作用。微生物菌劑的改善土壤微生
物生存環境、刺激作物生長點、高抗逆、抗重茬的功效,因此,微生物菌肥必將
是中國土壤問題解決的主流方向。
我國的植物保護方針是以防為主、防治結合,“靠山多霸”微生物菌劑是以“健
身栽培”的理念體現了這個方針的物質基礎。作物病害分病菌侵染類病害和缺素
癥引起的生理性病害,靠山多霸微生物菌劑需要7天左右才能顯現效果,達到標本
兼治。靠山多霸微生物菌劑還有一個重要特點,能和化學農用混合使用(強堿性
農藥除外),達到速效和標本兼治的目的。
生理性病害只是補充中微量元素即可得到防治,葉面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都可以
達到這種效果。病原微生物包括真菌、細菌、病毒在作物抵抗力不足時通過空
氣、側吸式口器害蟲、土壤、種子等途徑侵染作物引起病害。作物抵抗力不足的
因素有很多,如品種、過量施肥,肥力不足、病菌突變等。在育種上就有高產和
抗病兼顧的難題。大多數作物育種為了提高只能犧牲抗病能力。
微信掃一掃
關注公眾號 山東靠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轉載!